為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全面貫徹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歷次全會精神,扎實推進特色小鎮規范健康發展,根據《國務院辦公廳轉發國家發展改革委關于促進特色小鎮規范健康發展意見的通知》(國辦發〔2020〕33號)要求,結合我省實際,現制定如下措施。
為深入實施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提升行動,持續發揮典型案例的示范引領作用,引導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因地制宜探索發展模式,農業農村部決定開展第四批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典型案例征集活動,現將有關要求通知如下:
隨著預制菜的火爆,市場快速擴張,預制菜食品安全問題引發關注。同時,生產和運輸等環節的標準化、規范化也迫在眉睫。 ? 如何通過標準制定,提高食品安全水平和行業規范程度?如何平衡成本和品質,提高產業競爭力,更好助力行業發展?
據報道,重慶市發生多起山火,其中一起起火原因初步分析為干燥枯枝落葉高溫自燃;洞庭湖、鄱陽湖上演“滄海變桑田”,面積縮減四分之三;湖北某地老鄉反映,當地已快兩月沒下雨,土地干得發裂,花生一扯就斷;江南部分地區水果出現裂果、落果、日灼傷害等現象……
疫情之下,我國口糧供給情況是否充足?未來十年,主要農產品市場將呈現什么樣的發展態勢?國際農產品生產和貿易情況又會產生何種變化?
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是一個比較傳統的概念,它緣起于日本的六次產業化,在我國的提出始于農業產業化經營這一提法,也即農業生產有了剩余積累可以發展工業,工業有了剩余積累可以發展商業的市場經濟發展道路,這些經驗在沿海地區已經通過外向型經濟發展得到了驗證,但廣大內陸交通不發達地區卻受制于自然條件在市場經濟的競爭中不可避免的落后了。
2022年6月10日上午,由中農富通智庫·鄉村產業發展研究院(北京中農富通園藝有限公司)承擔的《唐縣現代有機農業產業帶暨鄉村振興示范帶總體規劃(2021-2025年)》中期方案匯報會順利舉行。此次會議采用線上會議形式舉辦,保定市農業農村局、唐縣政府及各部門、項目區所在鄉鎮主要領導參加了此次會議。出席會議的,還有中國農業大學、中國農科院、農業農村部的專家以及項目組主要成員。 會上,項目分管總工梁玉琴及項目負責人趙瑜從工作開展情況、項目整體思路、目標定位、空間發展規劃、分區建設項目及保障措施等方面,
近日,聯合國糧農組織首次通過線上方式完成考察,正式認定我國3個傳統農業系統為全球重要農業文化遺產,分別是福建安溪鐵觀音茶文化系統、內蒙古阿魯科爾沁草原游牧系統和河北涉縣旱作石堰梯田系統。截至目前,我國全球重要農業文化遺產增至18項,數量居世界首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