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產品品牌建設中的特別服務
所謂特別服務策略,就是指區別于競爭者的差異性服務策略,即在農產品或涉農產品的營銷服務中強調自身與他人的區別,突出表現自身的特色。特別服務策略的內容包括以下幾點。
1.特別項目服務
在某一市場上,如果兩種農產品或涉農產品在性能和質量上都大致相同,那么兩者之間的競爭就主要表現在各自的營銷服務上。如果其中一種產品在技術服務或售后維修服務等方面占有優勢,那么就很可能在市場競爭中占有優勢。
特別項目知識普及和培訓服務
隨著農業科技發展水平的提高和農產品加工技術水平的提高,農產品和涉農產品的性能、結構日趨復雜,如實用新技術培育的新品種、使用新的加工技術生產的新的涉農產品、利用轉基因技術培育的新型農產品等,無論是銷售者經銷還是用戶使用,都需要經過知識普及和相關技術培訓。對于經銷商來說,只有了解了新產品的技術性能和正確的使用方法才有能力地向用戶推銷新產品并指導用戶使用;對用戶來說,當一種新產品從未使用過而且不知道怎樣使用時,是不會購買的。所以,營銷服務機構主動向用戶提供知識普及和技術培訓是擴大新產品銷路的重要手段。因此,特別項目知識普及和培訓服務對經銷商和用戶是同等重要的,對提高新的農產品或涉農產品的競爭力有重要的意義。
特別項目質量保證服務
在市場競爭非常激烈的情況下,農產品或涉農產品質量保證能有力地加強其產品的市場競爭力。如果某項產品沒有質量保證,用戶在購買時就會產生顧慮,他們會把選擇轉向其它方面,甚至寧愿付出稍高的價格去購買有質量保證的產品,有機食品和綠色食品之所以會更暢銷,其原因就在于此。從另外一個方面來看,經銷商也是更愿意經銷有質量保證服務的農產品或涉農產品。例如,某家以農產品為原料的制藥廠為了解決中間商的后顧之憂,提出了“五包”(第一包質量問題造成的損失,第二包產品運輸中的損耗,第三包降價造成的損失,第四包淘汰藥品的損失,第五包藥物超過有效期以后的庫存損失),這一做法使該制藥廠信譽大增,生意日趨興隆,從而在激烈的藥品市場競爭中處于有利的地位。
特別項目的售后服務
銷售并不是賣出產品收到錢就算完結了,在銷售農產品和涉農產品時,售后服務在營銷服務中起著極其重要的作用。售后送貨上門服務是營銷服務的重要內容。農產品往往體積大、分量重,比如顧客在商店里買了一袋大米或一袋面粉,由于其分量較重因而攜帶不便,如果商店能提供送貨上門的服務,那么其銷售就會比其他商店具有更大的吸引力,這樣就會吸引越來越多的顧客前來購買,這就是特別項目售后服務的重要性所在。
2.特別時間服務
全天24小時服務
農產品或涉農產品營銷服務機構的24小時服務是一項很能體現“服務”涵義的舉措。全天營業的營銷服務機構要比部分時間營業的機構更具有市場競爭力。像食品店、超級市場、藥店等等行業,提供全天24小時服務尤其能體現出其服務質量對客戶的吸引力,這當然也是使其生意不斷拓展的重要路徑。
及時性服務
營銷服務的及時與否非常重要。例如,臺灣“經營之神”王永慶先生在經營米店時認為僅僅提供送貨上門服務還不夠,還要了解客戶家里有幾口人,買一次米能吃多少天,幾天后還需要再次購買。由于服務的細致和估計的準確,所以總能在顧客需要的時候提供及時的服務,這就能使得其經營更加成功。因此,能否提供及時的服務(即在顧客恰好需要的時候提供恰當的服務)就成為能夠贏得市場競爭優勢的重要手段。
農產品品牌建設中的全方位服務
在現代經濟生活中,服務業是一個極富生機的行業,而且其重要性也日益顯著。服務業已從生活消費服務領域發展到生產服務領域和銷售服務領域。當今的大規模物流配送企業和倉儲公司的層出不窮就是這一發展趨勢的佐證。隨著市場競爭的加劇,服務本身已成為生產者和銷售者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取勝的重要手段,全方位服務的提出正是適應了這一發展趨勢。將服務的觀念貫穿于從生產到銷售的全過程中,為用戶提供從產前、產中、產后到售前、售中、售后的一切可能的服務,即為全方位服務。
首先,在生產中就應體現服務的宗旨,明確什么樣的農產品或涉農產品能使用戶得到滿意的服務,產品的哪些性能的改進能增加用戶的滿意程度等等。
其次,是在批發商業中體現全方位服務。服務是農產品或涉農產品批發商業滿足不同用戶需求的必備行為,通過提供全方位的服務可以擴大經營范圍,溝通產需關系,刺激用戶需求,從而起到加速商品集散、改善服務質量的作用。
第三,是在農產品和涉農產品的零售商業中體現全方位服務?,F代商業經營已將出售商品的重心轉向滿足顧客需求的服務重心。滿足顧客需求不僅是指出售商品,而是更強調提供相應的良好服務。
1.產前服務
市場營銷不僅僅包括銷售環節的服務,更包括從生產到銷售的全過程服務。因此,在農產品品牌建設中,產前服務非常重要。農產品品牌建設中的產前服務包括:為農產品生產提供優良的種子、適合使用的農機具、便利的水利設施服務、實用農業科技服務、與農產品相關的市場信息服務等等。這些服務都是保障農產品品牌質量的基礎。
2.產中服務
農產品品牌建設的產中服務包括農產品耕種服務、農作物田間管理服務、農作物病蟲害防治服務、農產品收獲服務、農產品采后服務、產中的農業科技推廣服務等等。這些服務可以有效地保障農產品的食用安全,可以切實提高農產品的實際質量,這是農產品品牌建設的品質保障。
3.產后服務
農產品品牌建設的產后服務包括農產品的分級、農產品的入庫儲存、農產品的初加工、農產品的精深加工、農產品的批發銷售和物流配送等等。由于農產品以食品或食品原料為主,因而在其產后環節中(分級、儲存、加工、批發、流通、配送等)通過提供優質的服務來保障農產品的質量穩定是十分重要的。如果產后保管、儲存、加工、運輸不當,農產品的品質就難以保障,因此,農產品的產后服務至關重要,是農產品品牌建設不可或缺的重要環節。
4.售前服務
售前服務是發生在農產品或涉農產品銷售之前的服務,這些服務可以使用戶了解產品,可以擴大產品的知名度,同時也有利于樹立生產者或企業的品牌形象,并且為用戶購買農產品或涉農產品做好鋪墊工作。
信息咨詢服務
信息咨詢服務就是為用戶提供農產品或涉農產品的信息,與用戶保持聯系,當用戶的參謀,協助用戶進行購買分析和權衡利弊。有些企業或經營者為了挖掘潛在用戶,做長期打算,率先提供有效的服務,再進一步吸引用戶購買其農產品或涉農產品,這一點對于農產品品牌建設十分重要。具體來說,信息咨詢服務包括兩個方面的內容。一個方面是業務信息咨詢服務,是指根據用戶選購農產品或涉農產品的各種要求,認真地向顧客介紹本企業或本品牌的各種業務情況,解答用戶的各種問題,幫助用戶選購產品等等;另一個方面是技術信息咨詢服務,是指根據用戶的要求,詳細介紹農產品或涉農產品的質量、性能、主要特色等情況,還要向用戶介紹農產品或涉農產品的生產過程、檢測手段等方面的情況。
廣告服務
廣告是企業或經營者向用戶傳遞產品信息的重要手段,其本身是社會化大生產和商品經濟發展的必然產物。廣告可以把某種農產品或涉農產品的優點、性能、用途、價格以及在何處可以買到等信息傳遞給廣大的用戶,吸引用戶對這種產品的注意力,進而引發用戶對該種農產品或涉農產品的興趣,促使用戶產生購買欲望并形成購買行為,最終增加農產品或涉農產品的銷售量。在現代市場經濟條件下,廣告在社會經濟生活中起著重要作用,對于農產品品牌建設更是有著不可或缺的作用。在農產品品牌建設中,廣告促銷對用戶獲取產品信息起著無法替代的作用。因此,任何經營者或企業都不會放棄廣告這一有力的市場競爭手段。
5.售中服務
售中服務是指在銷售過程中為用戶提供購買方便和愉快的購買心境,這也是農產品品牌建設的重要內容。因為好的農產品品牌就需要為購買者提供完美的服務,并留下美好的印象。
接待服務
在農產品或涉農產品銷售中,接待用戶時所提供的各種服務,包括迎接顧客、展示商品、宣傳商品和介紹商品,還包括協助顧客挑選商品以及稱量商品等等。接待服務與銷售的成敗密切相關,接待服務做得好,則可以把顧客的潛在購買力變為現實的購買行為。接待服務不應僅限于態度和藹,而應當以業務素質高取勝。
商品服務
在農產品或涉農產品銷售過程中,保質保量地向用戶提供商品非常重要,銷售者應積極主動地配合用戶的購買工作,應該使購買的手續簡便、核算準確。在提供商品過程中,要做好商品分類工作,并根據用戶的需要及時調整產品項目,為用戶提供最大的購買便利。
包裝服務
包裝服務是指在商品銷售中,為顧客包裝商品和包扎商品。包裝可以保證產品在用戶購買之后到用戶使用之前實體不受損壞、不散失、不變質。在農產品品牌建設中,通過精良的包裝來樹立產品的形象是十分重要的。
儲運服務
儲運服務對于農產品批發商尤其重要。農產品批發商應具有較大的吞吐能力,在商品流通中應起到畜水池的作用。為了吸引更多的農產品零售商,批發商應提供相應的物流配送服務。運輸服務對于農產品零售商來說也很重要,其做法是將顧客購買的產品運到顧客指定的地點。對于某些大宗農產品來說,能否提供運輸服務在一定程度上決定了交易的成敗。對于農產品品牌建設而言,優良的物流配送條件是保障其產品品質的重要條件。
6.售后服務
農產品售出以后,銷售者或生產者有義務擔保農產品的質量。尤其是在人們越來越關注食品安全的今天,要建設農產品品牌就必須保障農產品的質量。在農產品零售環節,當顧客對已購買的商品感到不稱心,或是對產品的質量有疑問時,應允許顧客退換已購買的產品。通過對產品的退換,可以使顧客對銷售者產生信任感或者購買到更稱心如意的產品。這種服務可以消除顧客的不愉快,同時也可為銷售者樹立起良好的信譽和形象。在市場競爭非常激烈的情況下,建設農產品品牌就必須要實現農產品售后的質量保證。
作者簡介:鄧蓉
鄧蓉,管理學博士,農業經濟學教授,北京市高校中青年骨干教師,北京市學術創新團隊帶頭人,北京市教學名師,北京市優秀教師?,F任中國林牧漁業經濟學會常務理事、中國企業運籌學會常務理事、外國農經研究會副監事長、環境科學學會綠色包裝分會常務理事、中國農學會都市農業與休閑農業分會理事,研究方向為畜牧業經營管理、涉農企業管理、農業多功能拓展、農耕文化挖掘。承擔國家社科基金項目“我國畜產品有效供給和食用安全問題研究”和“中國生豬產業發展研究”“北京農業創新與農業多功能拓展研究”“北京地域特色農產品資源與開發研究”等省部級科研項目。主要作品有《中國肉禽產業發展研究》《保障我國畜產品食用安全對策研究》《畜產品供應鏈管理研究》《涉農企業經營管理》《北京農業創新與農業多功能拓展研究》《休閑農業發展中的農耕文化挖掘》《休閑農業發展中的豬文化挖掘》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