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二十四屆中國農產品加工投資貿易洽談會優勢特色產業集群發展論壇
優勢特色產業集群建設取得階段性突破
在河南省焦作市沁陽等地,當地因地制宜發展懷山藥、懷地黃、懷菊花、懷牛膝“四大懷藥”,延長產業鏈條,帶動農戶增收致富。在河南省南陽市西峽縣雙龍鎮,這里有全國最大香菇交易市場,在該鎮僅千余人的雙龍村,香菇交易門店多達400家,常駐外地客商300余人,常年從事香菇加工、分級、購銷的人員5000余人,市場年交易干菇360萬公斤,交易額超過14億元。小小香菇,讓這個山區縣跳出貧困,跳出生態之困,培育出與世界連接的百億大產業……這兩年,河南省連續培育了伏牛山香菇、豫西南肉牛、優質強筋小麥、懷藥四個產值超百億的優勢特色產業集群。這是第二十四屆中國農加工透氣會上河南優勢特色產業集群展館中的一景,也是河南鄉村產業借助優勢特色產業集群建設高質量發展的縮影。
優勢特色產業集群建設激發了建設主體的發展活力和內生動力,形成企業引領、合作社跟進、農民廣泛參與的發展格局。目前,僅2020年的50個優勢特色產業集群已吸引近900家省級以上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超過800家省級以上農民合作社示范社和250多個農業產業化聯合體鏈條共建、渠道共享、品牌共創。
針對優勢特色產業集群發展,陜西、河北、四川、貴州、湖北、江西、重慶等多省市出臺了省級優勢特色產業集群發展支持政策,財政投入和撬動社會資本超過200億元,拿出超過5%的新增建設用地指標用于支持產業融合發展,超過1000個科研團隊和技術專家服務集群建設??梢哉f,優勢特色產業集群建設取得階段性成果。
優質特色產業集群的前提是發展全產業鏈
集點成鏈,聚鏈成群。打造農業全產業鏈條,不僅是發展農產品加工業的支點,也是建設優勢特色產業集群的本質要求。有了兩年建設經驗,接下來如何繼續建好優勢特色產業集群?
一是優化供應鏈,特色優勢產業“建”群。優勢特色產業集群是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的重要引擎,構建新發展格局的重要支點,促進鄉村全面振興的重要途徑。
建設優勢特色產業集群,首先要選準選好優勢主導產業,因地制宜確定主攻方向,真正把地區資源優勢轉化為產品優勢、產值優勢、產業優勢。如何選擇主導產業?農業農村部鄉村產業發展司副司長周業錚在優勢特色產業集群發展論壇上表示,可以在“特”字上做文章。我國地域遼闊、物種豐富,很多地區的特色資源獨一無二,只有立足這些特殊地域、特有品種、特別技藝等獨特優勢,竭力把特色挖掘到極致,真正做出特色精品,才能實現集群高質量發展。
二是延伸產業鏈,三產融合發展“興”群。建設優勢特色產業集群,根本是要發揮集聚效應、放大協同效能,實現各類主體抱團發展、共同成長,重點在“一縱”“一橫”上發力?!耙豢v”是貫通產加銷,推進縱向一體化,構建研發、生產、加工、儲運、體驗、品牌、銷售等各環節緊密關聯、有機銜接、耦合配套的有機整體,拓展增值增效空間,增加新供給?!耙粰M”是融合農文旅,推進橫向多元化,發展休閑農業、鄉村旅游、健康養生、教育研學、電子商務等多類型融合業態,提升鄉村特色產業的生態價值、人文價值和品牌價值,拓展鄉村多種功能,創造新需求。
三是構建信息鏈,科技金融創新“活”群。資金和技術是農業現代化發展的兩大支撐。打造農業全產業鏈,必須在持續加大資金和技術的雙重投入,推動數字化轉型升級。
中國農業科學院農產品加工研究所所長王鳳忠認為,科技助力優勢特色產業集群發展,可以在一二三全產業鏈條上發力,如一產關注品種改良、標準化生產,二產注重精深加工延伸產業鏈、打造中央廚房等新業態,三產打造農旅融合新業態??萍贾瀯萏厣a業集群效應正在凸顯。在河北越夏食用菌產業集群,5個產業技術體系試驗站、17個食用菌科技創新驛站形成食用菌科技支撐體系,匯聚菌種研發、標準化生產、保鮮倉儲、品牌培育等多領域數十名專家。同樣,在山西旱作高粱產業集群,50多名專家圍繞高粱產業育種、生產、加工、品牌培育與推廣等環節。

中國南和設施農業產業集群
為解決農業融資難、融資貴的問題,一大批金融機構積極助力優勢特色產業集群發展。國家農業信貸擔保聯盟有限責任公司總經理呂恒心介紹,目前公司已為90個優勢特色產業集群,累計項目10.14萬個,提供擔保金額超485億元。中國工商銀行普惠金融事業部副總經理李縱表示,公司通過“興農撮合”為河南優勢特色產業集群做全方位立體式服務,如針對2021年優勢特色產業集群,每年預計提供300余億意向性融資支持額度。
四是提升價值鏈,構建鄉產經濟圈“強”群。王鳳忠認為,“三刀理論”為農產品加工提升價值鏈提供了理論依據。在第一刀“糧去殼”“菜去幫”“果去皮”“豬變肉”,農產品通過產地初加工,解決倉儲物流、減損保鮮、分級分選的問題,實現產品增值在20%以上。第二刀“糧變粉”“肉變腸”“菜變肴”“果變汁”,解決農產品精深加工、提質增效的問題,實現產品增值60%以上。第三刀“麥麩變多糖”“米糠變油脂”“果渣變纖維”“骨血變多肽”,解決變廢為寶、節能減排、環境污染的問題,實現產品增值高達三倍以上。
通過價值提升,縣域“塊狀經濟”向省域“帶狀經濟”轉變。省域內多個優勢縣全產業鏈統籌布局,圍繞一個有規模有基礎的主導產業,培育一批理念先進、活躍度高的經營主體,形成一套布局合理、分工明確、利益協同的發展機制,促進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形成鄉村產業大型經濟圈。
集群由大變強還要競爭變合作各有各精彩
“經過多年快速發展,目前我們的產業基礎比較好,已經實現由小變大,初見成效。我們必須意識到,這個時候建立優勢特色產業集群的根本目的,不是把產業從大變更大,而是要產業由大變強?!鞭r業農村部計劃財務司副司長王衍直言。
如何讓產業變得更強,成為有質量、有效益、有競爭力,能帶動就業的產業?關鍵要解決農產品同質化問題,解決區域競爭問題,解決上下游利益關系。
“要延伸產業鏈條,提升產品附加值,把千軍萬馬過獨木橋變成萬馬奔騰、各顯神通?!?王衍表示。
以蔬菜為例,北京設施蔬菜產業集群、山東壽光蔬菜產業集群、云南高原蔬菜產業集群、北大荒蔬菜產業集群、江西富硒蔬菜產業集群、甘肅設施蔬菜產業集群,同是蔬菜集群,如何差異化發展?
北京屬于一線城市,人口數量多,人均收入很高,北京設施蔬菜產業集群,除了供市場消費,還可以做第三產業與第二產業這個重頭戲,將文旅觀光重點開發。山東壽光蔬菜產業集群背靠“中國蔬菜之鄉”,擁有種質資源庫與實驗室,二產強大,產品選擇豐富,精品蔬菜、鮮切凈菜、高山特色農產品、脫水精深加工產品、冷凍蔬菜、調理產品應有盡有。云南高原蔬菜產業集群,主打品種豐富和綠色有機,優越的地理氣候條件讓云南省規模種植的蔬菜達1800多個品種。北大荒蔬菜致力于中央廚房等深加工。江西富硒蔬菜產業集群做到了物以“硒”為貴,除了品種選擇上以國內外的新品種為主,市場上也瞄準粵港澳大灣區。甘肅設施蔬菜產業集群依托“農業生產黃金帶”的張掖,當地水土光熱資源豐富且絕佳互補,所產農產品品質優良,頻頻走上海外餐桌。僅甘州區就有20家企業將對脫水蔬菜、鮮活蔬菜出口到東南亞、西歐、美國、中亞、俄羅斯等地。
同菜不同命,各有各精彩。競爭中合作,合作中發展才是硬道理。正如,此次優勢特色產業集群發展論壇上多位專家強調的,增強集群發展的開放性、協同性、聯動性、整體性,才能形成優勢互補、協同發展、有序競爭的產業發展新局面。
中國南和設施農業產業集群
由中農富通進行規劃設計、建設施工的中國南和設施農業產業集群,位于河北南和縣賈宋鎮,占地面積16萬平方米,高端智能溫室面積11.3萬平方米,包含水果番茄、水果黃瓜、水果彩椒高效智能生產溫室、地面潮汐灌溉工廠化育苗和泵房等配套設施;年產優質水果彩椒2000噸,年產值1800萬元以上。目前由中農富通旗下河北富碩農產品種植有限公司進行運營管理和技術服務。
中國南和設施農業產業集群項目應用18項高新技術和24項中農富通專利,按照歐盟良好農業認證標準種植、國際現代農業生產標準生產運營,主要采用無土栽培模式、標準化智能控制系統,配以熊蜂授粉、數字化聯動等高新技術,確保實現優質、高產、高效。
項目通過智能控制系統對數據采集,以及長期的跟蹤分析,制定更加合理的施肥灌溉方案,實現精準灌溉、精準施肥,達到節水、高效、增產。使用智能水源凈化處理系統、智能化數字聯動系統、智能化環境監控系統、全自動高壓迷霧蒸汽沖洗消毒系統、全自動電磁車等智能化設備,通過適度規模和高新技術手段優化土地資源配置和提高勞動生產率,整個生產過程實現了作物營養指標和環境的實時監控,并保證蔬菜的美味、營養、安全、健康。中國南和設施農業產業集群種植品類豐富高產,每年水果番茄、水果黃瓜、水果彩椒的面積會根據市場情況微有調整,目前日均出貨量約為6噸。
產品銷售體系完善,通過銷售方自提、自有冷鏈車物流和第三方物流,主要供給北京、邢臺、邯鄲、廣州等地,與省內的多家大型超市建立長期供貨協議,與北京的卜蜂蓮花、物美等超市建立良好的供銷合作關系。

此外,在市縣農業局的支持下,以發展優化提升南和當地蔬菜產供銷為主要目的,積極開展產業帶動和行業合作,具有明顯的引領帶動作用;搭建校企合作平臺,推動高校服務鄉村振興戰略實施;在農業技術服務、農民教育培訓業務上充分發揮示范引領作用,組織開展農業培訓系列培訓,促進農民全面發展,加快培養造就高素質農民隊伍。
中國南和設施農業產業集群強調在注重農業基礎地位的前提下完成三大產業的深度融合發展,實現農業由單純的農作物生產向農產品加工和流通及服務業等領域拓展和延伸。堅持以“綠色、生態、健康、高效”為發展理念,融合國內外頂級專家和行業精英,建成生產、采后分揀包裝、物流、銷售于一體的現代化農業生產線,在農業供給側改革大背景下對區域內產業融合的推動作用愈發顯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