忘記密碼? 沒有賬號,立即注冊>>
已有賬號,立即登錄>>
黨的十九大提出了鄉村振興戰略的新要求,給農村發展帶來了新的機遇和新的希望。如何建設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現代化新鄉村??從以下十個方面進行大膽思考:
近日,農業農村部對關于加強我國農產品品牌建設的建議,經商財政部、市場監管總局,答復如下?!? 一、進一步完善農產品地理標志管理和加強市場監管
耕地是糧食安全的根本。中國人的飯碗必須牢牢端在自己手中,在當前糧食安全問題越來越受到重視、越來越受到全社會關注的情況下,對耕地是不是種糧的管理管控也越來越嚴格。近期,自然資源部、農業農村部以及國家林業和草原局聯合印發了《關于嚴格耕地用途管制有關問題的通知》,各級政府及相關部門對耕地“非農化”“非糧化”問題開始大排查、大整治。
“智慧漁業”的建設將為漁業科技跨越式發展提供強有力的信息支撐。同時,漁業科技的發展也將不斷豐富“智慧漁業”的內容和提高“智能化漁業”的服務能力。 什么是智慧漁業?? 智慧漁業是漁業生產的高級階段,它的核心是把新興技術集為一體,如互聯網、移動互聯網、云計算和物聯網等技術,依托部署在漁業生產現場的各種傳感節點(環境溫濕度、土壤水分、二氧化碳、圖像等)和無線通信網絡,去實現漁業生產環境的智能感知、智能預警、智能決策、智能分析、專家在線指導等功能。? 主要通過數字形式處理一切漁業要素,比如漁業資源
為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全面貫徹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歷次全會精神,扎實推進特色小鎮規范健康發展,根據《國務院辦公廳轉發國家發展改革委關于促進特色小鎮規范健康發展意見的通知》(國辦發〔2020〕33號)要求,結合我省實際,現制定如下措施。
想要了解農業未來是什么,我們可以先追溯農業的起源。農業并非起源于土壤肥沃的南方熱帶地區,而是起源于地理意義的北方。 人類發現,北方干旱的土地邊上,生產在河流的一些植物會產生大量的種子,產生大量的種子,才能確保這些植物能夠繼續繁衍物種。經過反復實驗,人類逐步掌握了這些植物的特性,于是大概在8000多年前農業誕生了。因為農業的誕生,人類徹底被農作物給馴服了。 為了能夠守住農作物的生長,開始有了農田,為了守住糧食,開始定居。因為定居有了村莊,有了城市,有了國家。除了狩獵采擷之外,人類發現可以通過在
洪水口村位于靈山腳下,是通往靈山的要道口,是京城海拔最高的村莊之一,村旁有一條古道直通靈山頂,素有"靈山門戶"之稱,是典型的深山村。村里修建了仿古式門樓,還修復了靈山古道,游人步行12公里即可登頂海拔2303米的靈山主峰。洪水口村入選2008年度"北京最美的鄉村",在2019年12月24日,入選全國鄉村治理示范村名單。
金秋時節,龍灣屯鎮寒地水稻試驗田迎來“水稻+螃蟹”雙豐收。一串串飽滿的稻穗隨風搖擺,一只只肥美的螃蟹穿梭其中,呈現出一派“稻花香里說豐年”的美好景象。這也標志著“稻蟹共生”農業生態新模式取得成功。
鄉村振興和農業產業發展中,資金確實是關鍵制約因素。那么,缺少資金應該如何啟動農業?此處,我們介紹一種“4+1+N”模式。其中,“4”是四級國企聯動;“1”是1個主體,即農民和農民合作組織;“N”是金融機構和社會資本。具體運作如下。
“民族要復興,鄉村必振興?!? 全面推進鄉村振興,是“三農”工作重心的歷史性轉移。黨的十九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就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發表一系列重要講話,全面回答了為什么要振興鄉村、什么是鄉村振興、怎樣振興鄉村等重大理論和實踐問題,為推進鄉村振興提供了根本遵循。? 在《求是》雜志新近刊發的習近平總書記《堅持把解決好“三農”問題作為全黨工作重中之重,舉全黨全社會之力推動鄉村振興》這篇重要文章中,總書記深刻指出,“全面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深度、廣度、難度都不亞于脫貧攻堅”。從深度看,脫貧攻堅主要解決農村
近年來,休閑農業迅速崛起,對農業增值增效、農民創業增收、農村繁榮穩定發揮重要的推動作用。而要發揮農業休閑、觀光、旅游等功能,必須建設配套的商業和服務設施,勢必要涉及土地問題。我國實行嚴格的基本農田保護和建設用地管理政策,它們之間會不會產生矛盾?
近年來的中央一號文件都用不同篇幅把脈農機裝備發展,并始終強調堅持創新主線。其中,2021年提出“提高農機裝備自主研制能力,支持高端智能、丘陵山區農機裝備研發制造”。2022年進一步突出強調“全面梳理短板弱項,加強農機裝備工程化協同攻關”。加快提升農機裝備科技創新及應用水平,強化現代農業物質裝備支撐,發揮其在節糧減損、農業增產中的關鍵作用,事關糧食生產穩定和農民增收,有助于確保嚴守兩條“底線”。與此同時,在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加速重構世界創新版圖、國際經貿格局深度調整背景下,對如何實現農機裝備
智慧農業,正快馬加鞭,飛馳在中國田間地頭!數據顯示,2021年我國智慧農業市場規模達685億元左右,其中數據平臺服務、無人機植保、精細化養殖、農機自動駕駛分別占比40%、35%、15%、10%,預計2022年我國智慧農業市場規模達743億元。在巨大市場誘惑下,近些年,智慧農業已經成為創業及經營布局的重要賽道,京東、阿里、華為等頭部的科技公司、互聯網公司紛紛下沉發力。但是,我國的智慧農業還處于初級階段、技術比較落后,人才缺乏,商業模式也有待改進,可謂是“一半冰山一半火焰”!當然,問題也是機會...
相對于傳統經濟而言,“新經濟”是以數字、數據為基本要素,以信息為主導,以技術創新及應用為內核,以網絡為平臺實現互聯互動,形成以新技術、新產業、新模式為特征的經濟形態。當前實施優質糧食工程,尤其需要理解新經濟快速發展的時代方位。
鄉村振興戰略是全新的國家戰略,是對農業農村發展規律的準確把握,也是廣大農民的心聲。 近幾年,隨著鄉村振興戰略不斷推進,涌現出了一批具有新時代影響力的產業。小編認為,誰能抓住鄉村振興的機會,誰就能擁有未來30年的最好的紅利,尤其是選準鄉村振興項目。那么,振興鄉村有哪些投資項目?這8個方向前景無限!? 1農業數字化? 鼓勵將農業與數字化結合,加強農業科技創新。鼓勵社會資本建設科技創新平臺基地,推動產學研用深度融合,提供科技成果轉化服務,鼓勵“互聯網+”農產品工程建設,提高農業工作效率,加快加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