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

注冊

首頁?新聞資訊?行業資訊

新聞資訊

新時代農業八字憲法:土肥水種、智標品生,助力鄉村振興生態產品價值實現

2022-09-09 閱讀量: 來源:產業規劃

農業老“八字憲法”誕生背景

新中國成立前,我國是一個一窮二白的小農經濟國家,農村貧窮,農業落后,生產力低下。新中國建立后,為了迅速提升農業發展水平,毛主席科學總結了農業生產的自然規律,于1958年末及時地提出了農業“八字憲法”,作為指導農業生產的八項措施,也就是“土肥水種,密保管工”(現稱為農業老“八字憲法”)。原農業部常務副部長劉瑞龍在1979年出版的《農業“八字憲法”淺說》指出:“改善經營管理,提高勞動生產率?!?“農業八字憲法”的出現,促進了農業穩產增產,對維護我國糧食安全發揮了重要作用。

 

(農業部辦公廳原副主任王文德多次參加“新時代農業八字憲法座談會”) 

“八字憲法”的前四個字是“土、肥、水、種”。

土:整平土地,保持水土,改良土壤。目前全國開展土壤修復和改良,對過去大量使用化肥造成土壤板結的情況得到好轉。

肥:廣辟肥源,測土補肥、按需施肥、科學培肥,指合理施肥?,F在國家一直在提倡有機肥替代化肥,就是希望能夠改變化學農業為平衡施肥的好習慣。

水:興修蓄水和灌溉工程,合理用水。如今國家支持標準化農田建設,明顯提高了合理灌溉、節約用水的成效。

種:指選育、繁殖和推廣農作物優良品種。目前,我國主要農作物優良新品種種植面積覆蓋率達到96%。

“八字憲法”后四個字是“密、保、管、工”。

密:合理密植;保:植物保護,防治病蟲害;管:精耕細作,加強田間管理;工:改良、創新農業生產工具。

農業老八字憲法是一部完整的國家農業策略,幾十年來,中國的農業與農村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隨著時間推移,“農業老八字憲法”也難免有歷史局限性,與時俱進調整是一種必然趨勢。60多年過去了,今天中國的部分農業區域面臨土地拋荒,水利設施損毀,濫用化肥農藥造成耕地污染,老八字憲法基本涵蓋了傳統農業的生產要素。進入新時代后,國家鄉村振興與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政策,需要我們開放眼界,大膽創新,用新理念改變傳統理論,共同繼續探索生態農業產業發展道路。

目前,我國農業正在由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轉變,朝著生命農業、三生農業(生態、生物、生命)的方向發展,隨著機械化、數字化、智能化等迅速發展,新一代信息技術和生物技術深入應用,以及城市居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對于生態農產品的需求更加旺盛。新時代呼喚社會提高更多的生態產品,保育土地、生態水肥、優質種源以及生物農藥、設施裝備等要素的配置、優化組合等,將會培育小農生產與現代農業產業協調發展的新生產體系,帶動農產品質量安全、品質提升,縮小管理時空、增強應變能力和增加綜合效益,提升生態農業產業競爭力。

改革開放四十年來,農業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現代農業”發展逐步融入了集約化、機械化、信息化、智能化等新技術、新思維和新概念,必將推動農業飛躍式發展。為保護和弘揚中華優秀傳統農耕文化,落實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建立健全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機制的意見》以及國家發改委、農業農村部、工信部、商務部等八部委發布的新時代品牌建設精神,有機質農業、生命農業、耕育農業發展催生了新的八字憲法“土、肥、水、種;智(質)、標、品、生(升)”?!稗r業新、老兩個八字憲法”一脈相承、并不沖突,只是一種新時代下對生態農業的進步和提升。

新八字憲法,保持了老八字憲法“土肥水種”前四個字不變,因為土地是個基礎資源,5000多年的農耕文化延續到目前的耕育農業,國土區域內的耕地幾乎沒有太大變化。但是要解決化學農業的遺留問題,“土肥水種”也要升級到生態型,即生態的土壤,生態的肥料,生態的水,生態的良種,生態的肥料包括有機肥、微生物菌肥、礦物質肥料等。

老八字憲法后邊密保管工四個字要隨著現代化、自動化、信息化新時代生態農業的發展,相應調整成“智(質)標品生(升)” 新八字憲法。調整后的新時代八字憲法后四個字分別釋義為:

第一個“智(質)”:是智慧農業、智能農業、數字鄉村等,也是高質量農業、高科技農業。數字農業技術可以構建大數據監測與精準化管控體系,融合農藝等技術,構建生物病蟲害防控,加強農業全產業鏈、全生產過程、全生命周期的要素信息集成管理和統一調度,開展數據采集與分析,形成智能專家決策體系。

第二個“標”:是標準化農業、農業生態地標品牌。建立和完善以國家標準、行業標準、團體標準為主的生態產品標準,既適合國情又與國際的生態農產品標準體系接軌。中國生態地標品牌產品包括以中國生態原產地標志產品為主的農業、文化、旅游、康養、教育、餐飲、體驗等多功能性農業產業,通過實施“農業+”農文康旅教延伸產業鏈,促進農業產業多業態跨界融合,發展中國生態康養、中國生態文旅地標,中國美食地標、歷史人文地標,生態文體地標等生態地標品牌。

第三個“品”:是品牌,也是品質、品格、品味。生態農產品品牌以農產品的產地、品種、質量等生態生產為基礎,以商標、生態標識、環保包裝、生態形象為主要表現形式。品格、品味是產品和文化的融合,文化是產品的根與魂,有文化的生態品牌,才站得住腳、走得遠,品牌效力才會深厚持久。農產品的歷史文化,是中國耕育農業生活的再現。其中原產地的區域農產品文化,體現出地名、地理區域特色的人文歷史文化資源,例如名山大川生態地標、名人故里人文地標等。提升消費者對生態農產品的感知、品牌符號體驗為核心,構建生態生產、品牌經營的價值與信用體系,提升生態產品的核心競爭力,有力打造鄉村宜居、宜業、宜游、宜養、宜學的生態鄉村產業綜合體。

第四個“生(升)”:“升”是生態農業、生態食材、生態農產品、大生態食物。以三生農業的生態、生物、生命農業為基礎,強化生態生產、廢棄物資源化利用,通過發展牛羊等草食性畜牧業,實現秸稈過腹還田,以及 “牛(羊)多肥多,肥多糧多,糧多草多,草多牛(羊)多”的良性生態循環農業發展模式。這個“生”從始至終貫徹整個八字憲法,老八字憲法的前四個字,現在保持了原有機質農業耕育農法模式,新八字憲法的后四個字也要從始至終貫穿生態優先,這是生態的智慧農業、生態標準、生態地標、生態品質,按照生態質量打造生態農產品和生態品牌。 “生”的并列諧音字“升”(升),是質量的上升、生態產品價值提升。

用生態水肥,保育生態的耕地和土壤,生產出生態產品,打造了生態原產地、生態食材品牌,實現生態產品的優質優價、增值增效及生態產品的價值提升。通過生態產品的橋梁、紐帶、路徑,把綠水青山轉化為金山銀山。

新時代農業八字憲法是農業的一個整體性、系統性、辯證性、綜合性一個最大概念,所遵循的生態農業準則,保護藍天、碧水、凈土、青山。也是現代農業與傳統耕育農業實踐的結合,新八字憲法既符合人多、耕地少,山區和丘陵多,又符合人類與自然核心的三生農業發展,走生態農業道路經營農村,從根本上提升生態農業生產條件,營造良好的農業生態環境,引領我國農業生態發展,促進我國農業的生態可持續健康發展。

近日,為落實農業農村部辦公廳《農業品牌精品培育計劃》,中國食品報社中食創學院等單位聯合發起了《全國鄉村振興生態產品價值實現百縣榜》“百縣千鄉萬企”示范工程,隨著新時代農業八字憲法“土肥水種、智標品生”的實施,可以加快形成以生態食材、美食地標為基礎的區域公用品牌、地方品牌,實施生態食材、生態地標產品品牌的提升,幫助地方政府挖掘生態產品背后的產業價值,加強生態品牌培育和保護,提升生態產品溢價、市場占有率及消費者信任度,依托山水林田湖草沙多生態系統打造農業生態全產業鏈,增加優質生態產品供給,保障生態安全,推動鄉村振興生態產品價值實現的高質量發展。

人妻抽搐无码在线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