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

注冊

首頁?新聞資訊?行業資訊

新聞資訊

【品牌沙龍】探索農業品牌賦能新機制

2021-09-29 閱讀量: 來源:中國農網 作者:黃非
“雙循環”新發展格局下,政府部門如何培育發展企業品牌,是值得深入探討的命題。近年來,江蘇省各級農業農村部門積極謀劃品牌發展新路徑,以打造高知名度、高美譽度、高忠誠度品牌為重點,深入實施“品牌強農 營銷富民”工程,充分發揮政府引導和市場推動“兩只手”作用,優化發展環境,規范品牌評價標準,守住品質底線,探索省級農業品牌賦能新機制,創新農業品牌培育新模式,以區域公用品牌引領企業品牌,“蘇”字號農業品牌蓬勃發展。

我們主要是做到了“六個著力”:

第一,狠抓源頭管理,著力在品牌質量上打基礎。具體從三個方面來說:一是加強質量源頭管控。對農作物病蟲害防治,農藥減量使用、獸用抗菌藥減量行動都有專項工作,每年對農產品質量安全工作都要進行專門的部署,對農藥的減量使用和化肥的減量使用都要提出目標,而且分解到相關的市縣。二是實施十萬規模主體入網監管行動。江蘇省現有一個農產品監管平臺,全省大概有2800戶左右農產品生產的市場主體進入監管平臺,計劃從今年開始用2—3年的時間,把全省10萬戶的農產品生產主體都納入監管平臺,基本上把主要的生產單位、生活點全覆蓋。做到三個全覆蓋:主體的日常巡查全覆蓋、產品質量追溯全覆蓋、生產經營檔案電子化管理全覆蓋。三是要大力發展綠色優質農產品。不言而喻,抓質量,要把綠色優質農產品的質量抓上去。目前,江蘇省已經建設綠色農產品基地1861萬畝,有機農產品的企業達到1776家,產品個數達到3773個,已獲批的農產品地理標志137個。

第二,完善評價機制,著力在品牌管理體系上立標準。一是完善省級品牌目錄制度。2020年對原來的目錄制度進行了升級,同時注冊江蘇農業品牌的標識版權,已經在國家備案注冊。二是建立品牌評價標準。組織了全省,包括省外的一批專家,作為品牌建設的專家庫。標準制定、管理規范都有專家參與,這些專家為我們發揮了很多作用。三是積極推廣標準化生產。標準化的蔬菜基地、畜牧基地、水產基地,這些項目在全省遍地開花,現在各個地方都把標準化的生產作為基礎。

第三,政府積極引導,著力在優化發展環境上做保障。政府在品牌建設上一定要到位。一是明確工作目標。每個階段、每一年都要明確當年的目標,在2021年省委一號文件上就提出,打造一批“江蘇精品”農業品牌、知名農產品區域公用品牌、組織品牌和企業產品品牌。二是加大財政支持力度。省市縣對品牌建設都設置專項資金,2021年計劃新增5000萬元農業品牌專項資金,財政廳、財政部門經省政府協調商量。資金還沒有最后到位,第一批方案有這個計劃,重點支持10個單品類農產品區域公用品牌,我們主要是單品類的。三是加強政策研討,每年都組織相關活動。今年4月組織了一次江蘇知名企業品牌發展座談會,有企業發出了倡議,全省的農業生產和經營主體參與這項活動。

第四,推動銀擔合作,著力在品牌融資服務上出實招。一是首創品牌貸款。農業企業特別是農產品的生產企業沒有固定資產或者低資產,貸款比較難。我們與交通銀行、江蘇省農擔集團簽訂農業品牌戰略合作協議。專門設計了品牌貸,把品牌作為無形資產,相當于抵押品一樣,銀行給你貸款,農擔公司給你擔保,企業可以憑品牌拿到貸款。二是擴大普惠貸款。設立了省級普惠金融風險補償基金“蘇農貸”產品。目前每個企業最高可以貸款1000萬元,有不少企業從中受惠。三是探索金融服務新模式。與農擔公司合作,目前貸款已經達到128.35億。

第五,搭建傳播平臺,著力在品牌賦能模式上求創新。
江蘇利用各種形式進行品牌宣傳。舉辦江蘇十強區域公用品牌大賽,2020年“蘇墾杯”30強企業品牌大賽選出了一批名牌企業。連云港、常州、無錫、南京等市縣都在做品牌的宣傳推介活動,取得了比較好的效果。

第六,開展精準營銷,著力在品牌推廣渠道上求拓展。一是重視展會平臺。二是拓展網上渠道。去年網上銷售達到800多億元,實現逆勢增長。三是聚焦市場,精準營銷。我們與江蘇廣電集團、新華傳媒等一些主流媒體進行合作營銷,取得了一定效果。

(作者為江蘇省農業農村廳二級巡視員)

    暫無數據

人妻抽搐无码在线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