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標題
生態產業勾畫出宏偉藍圖。健康養殖能力提升科技志愿服務助力鄉村振興高質量發展,喜迎黨的二十大
一、基本情況
(一)案例概況:該案例為基層農技人員和廣大農民排憂解難,幫助當地居民學習科學知識,提高農民科學素質、增收致富,建立了“常下鄉、常在鄉”的科技服務機制,傳播健康養殖知識,打造生態文明鄉村,著力解決了新疆鄉村產業發展振興的關鍵科技問題和多胎羊種羊供種提質增效能力,建立了高繁綿羊新品系選育群2個,多胎種羊達到15000只,多胎羊基礎母羊存欄量為1.3余萬只,通過優秀種羊和養殖綜合配套技術的推廣與應用示范帶動養殖多胎羊21000只,項目為20000多名各族農牧民群體、鄉村振興創業青年累計開展各類健康養殖脫貧攻堅科技服務活動、技術指導160余場次;輻射帶動受益群眾18000余人,穩定就業人員2330名,培養農村養殖科普帶頭人3名,培養鄉村農民科技志愿者1130名,大學生、研究生科技志愿者247名(在中國科協科技志愿服務信息平臺注冊人數),近兩年來參與品牌項目活動的累計受益群眾1380人/次,培養農村養殖科普帶頭人1名,建立了兩個慧光新時代文明實踐科技志愿服務工作站,項目案例輻射帶動和惠及各族農牧民及青年鄉村創業就業志愿者8000余人,在廣大鄉村飄起了中國科技志愿服務的隊旗,培養了一批美麗中國建設的科技志愿者,為守護祖國的綠水青山,建設綠色生態屏障,抵御荒漠化、水土流失、生物多樣性銳減等環境問題的蔓延與惡化,整治改善農村綜合環境,推動建設更可持續的生態文明鄉村社區,實現美麗中國目標,為美麗鄉村建設及農村農業環境保護,維護當地生態平衡,建設天更藍山更綠水更清的美麗新疆,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命運共同體做出了突出貢獻。
(二)企業簡介:新疆慧光創新科技開發有限公司于2007年8月在新疆烏魯木齊市高新區(新市區)工商注冊成立,社會機構代碼:916501006636441222,(經營范圍:醫藥技術的研發、高新技術產品的研發、生物醫藥的研究、商務信息咨詢、保健食品的研究、農業技術推廣服務、節能技術推廣服務、生物技術推廣服務、新材料技術推廣服務)具有獨立法人資格并具備科研開發能力和條件的民營留學人員科技企業,注冊資金150萬元,注冊類型為有限責任公司,為民營科技企業,同年組織成立了新疆慧光生態環保志愿者團隊,2010年3月經烏魯木齊市科協黨組批準成立企業科協,2014年組織成立新疆慧光創新科技開發有限公司新時代文明實踐科技志愿團隊(于2021年在中國科技志愿服務平臺注冊,現注冊有大學生、研究生科技志愿者247名),2022年5月自治區科技活動周由自治區科技廳、自治區黨委宣傳部、自治區科協授予自治區科技志愿服務隊旗。2022年6月1日烏魯木齊市慧光新時代文明實踐科技志愿隊在自治區志愿云平臺注冊成功(注冊大學生志愿者199名),主要從事農業科技與科學技術普及、環境保護與農村發展、鄉村振興與生態文明建設、應對氣候變化與生物多樣性保護、自然生態保護與可持續發展、科技志愿服務與社會責任公益事業。
新疆慧光創新科技開發有限公司十六年來率領團隊引領新疆綠色發展開展多項環保公益項目,以超越常人的毅力克服了種種艱難,將極端干旱沙漠(荒漠)區變成綠水青山,又通過保護生態助力脫貧攻堅,把綠水青山變成金山銀山,用實際行動帶動更多的公眾參與到尊重自然、順應自然和保護自然,守護著家鄉的碧水、藍天、凈土,激勵并帶動更多的公眾及青年一代投身環境保護事業,做生態環境志愿服務的青年先鋒,參與到建設美麗中國的行動中,為國家可持續發展與生態文明建設努力奮斗,不斷向著心中的綠色夢想踔厲奮發、勇毅前進,已經成為新疆生態文明建設與綠色發展、生物多樣性保護與應對氣候變化,社會責任與可持續發展、公益環保與科技志愿服務、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有效銜接最具社會影響力和知名度最佳的重要的貢獻力量之一。對新疆農村極端干旱沙漠(荒漠)化地區應對氣候變化以及對消除貧困起到了重要作用,對更好落實2030年聯合國可持續發展目標“在全世界消除一切形式的貧困”,以及“確保人人獲得負擔得起的、可靠和可持續的自然資源”產生了深遠影響。
新疆慧光創新科技開發有限公司團隊多年來自覺踐行和弘揚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作為新時代扎根大地的實踐者、綠水青山的守護者、生態文明的踐行者、推動者和維護者,推動生態文明與鄉村振興事業,奉獻祖國的綠水青山偉業,共建清潔美麗世界,長年堅持積極組織開展開展科技志愿服務,通過綠色創新減少碳排放、實現碳中和,保護和恢復生物多樣性環境宣傳教育及實踐行動,廣泛傳播科學思想、倡導科學方法、普及科學知識,不斷激勵、引領全社會可持續實踐,鼓勵和動員每個人成為生態環境的保護者、建設者、受益者,扎根新疆,奉獻祖國的敬業奉獻精神,助力構建一個更可持續、更具韌性的地球家園,帶領和影響了2萬多名各族青年積極投身環保公益及鄉村振興社會責任事業,結合人才振興、產業振興、生態振興等開展了富有成效的科技志愿服務活動,在促進生態環保理念傳播、改善生態環境,共建人與自然生命共同體方面做出了顯著成績。
新疆慧光創新科技開發有限公司團隊自覺踐行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推動生態文明與美麗鄉村建設事業,共建清潔美麗世界,長年堅持積極組織開展通過綠色創新減少碳排放、實現碳中和,保護和恢復生物多樣性環境宣傳教育及實踐行動,不斷激勵、引領全社會可持續實踐,鼓勵和動員每個人成為生態環境的保護者、建設者、受益者,助力構建一個更可持續、更具韌性的地球家園,在促進生態環保理念傳播、改善生態環境,共建人與自然生命共同體方面做出了顯著成績。
截至目前,團隊累計開展社會責任品牌科技志愿服務活動38項,在新時代文明實踐科技志愿服務與科學技術普及、生態文明建設與綠色發展、自然生態保護與可持續發展、疫情防控志愿服務、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有效銜接中做出了重要貢獻。持續開展了 “新疆塔里木河流域生態修復及荒漠生態保護科技示范工程”社會責任項目,在新疆且末縣組織實施了“新疆防沙治沙防治荒漠化公眾‘綠色中國夢’自然環境保護傳播行動”,建立了萬畝防沙治沙生態林扶貧生計發展基地獲福特汽車環保獎傳播獎二等獎,“新疆麥蓋提縣鄉村精準脫貧與生態保護可持續發展項目”、2017年-2022年至今在吐魯番、巴州、和田、喀什、阿克蘇、昌吉、烏魯木齊市等地州市(縣)鄉村、社區實施了“新疆鄯善縣迪坎鄉迪坎村脫貧攻堅與生態保護可持續發展項目” “生態項目助力脫貧攻堅,推動鄉村振興及生態文明建設科技志愿活動”“ 健康養殖能力提升科技志愿服務”““學雷鋒 我是行動者 ”科技志愿服務助力鄉村振興、“弘揚生態文明,共建綠色首府”環境保護科技志愿服務活動、““大力弘揚新時代科學家精神,聽黨話、跟黨走、感黨恩,開展科技志愿服務,我為黨的二十大獻禮”科技志愿服務助力南疆鄉村振興產業高質量發展”、“科技成果寫在大地上,科技志愿服務顯實效,科學種植采摘助力鄉村振興”、“科創中國@新疆新疆馕產業化科技服務團隊和田、阿克蘇科技志愿服務助力產業振興”等品牌成果項目。
機構使命:大力弘揚奉獻、友愛、互助、進步的公益志愿精神,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可持續綠色發展理念,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共建地球命運共同體,奮斗建設美麗中國。
秉承理念:“持續、穩定、合作、友好,向上向善,共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共創清潔美麗世界做出貢獻”。
二、主要做法
案例實施的背景及特點:為進一步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為深入貫徹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歷次全會精神和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志愿服務和 “三農”工作重要論述精神及中央第三次新疆座談會精神,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在兩院院士大會、中國科協第十次代表大會上的重要講話精神,深入貫徹落實《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意見》《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做好二〇二二年全面推進鄉村振興重點工作的意見》重要精神,按照《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科學技術協會事業發展“十四五”規劃(2021-2025年)》《全民科學素質行動規劃綱要(2021-2035年)》、《鄉村振興農民科學素質提升行動實施方案(2019-2022年)、《中國科協 教育部 共青團中央 中央文明辦關于聯合開展高校大學生科技志愿服務工作的通知》等文件精神,緊緊圍繞助力鄉村振興開展科技志愿服務活動,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全面鄉村振興有效銜接,用好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所、站)、鄉村振興工作(站)等陣地資源,結合鄉村發展、鄉村建設、鄉村治理等重點工作,將科技志愿與黨史學習教育中的“我為群眾辦實事”實踐活動緊密結合,踐行弘揚科學精神和科學家精神,積極傳播科學思想,努力倡導科學方法,項目聚焦提高農民科學素質、增收致富,建立了“常下鄉、常在鄉”的科技服務機制,傳播健康養殖知識,打造生態文明鄉村,著力解決新疆鄉村產業發展振興的關鍵科技問題及農區肉羊產業發展需求,促進鄉村產業全面升級打下了堅實基礎。
其次,中央一號文件指出,民族要復興,鄉村必振興,要把全面推進鄉村振興作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一項重大任務。在《中華人民共和國鄉村振興促進法》正式施行之際,該項目以喜迎黨的二十大為契機,把鞏固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作為重點,發揮科技志愿服務隊科技人才和大學生的科技志愿服務作用,激發并調動科技志愿者們努力提升專業技術水平、服務三農。此項目通過新品種引進、新技術示范推廣、小微企業(農民合作社)幫扶、挖掘培育當地技術人才、科技成果轉化等工作,促進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為農民增收、鄉村產業、旅游、文化振興起到助推和引領作用,為開啟新疆農業現代化新征程提供有力的科技支撐。
該項目特點和創新點:(一)舉辦了較高層次專業知識技術培訓班,幫助當地多胎羊飼養管理、種羊選種選配、飼草料加工、牛羊疫病防治、牛羊肉加工、機械剪毛等現場技術指導、技術培訓、示范推廣、輻射帶動;(二)幫助養殖企業、養殖工人 、養殖合作社及養殖戶開展掌握養殖技術,提升地方科技創新能力,并建立了“羊百科”公眾號及時發送健康養殖科普全百科知識;(三)圍繞肉羊、肉牛、家禽高效繁育、營養調控、疫病防治等技術方面開展了專題培訓。內容涵蓋了多胎羊飼養管理、種羊選種選配、飼草料加工、牛羊疫病防治、牛羊肉加工、機械剪毛等理論性廣、實用性強的現場技術培訓和服務指導。培訓以理論結合實操的方式開展,專家用通俗易懂的語言給參訓學員進行了授課講解,現場解答學員在養殖方面存在的疑惑,傳授了養殖經驗,并為學員發放了漢維雙語的實用養殖技術手冊;(四)聚焦提高農民科學素質、增收致富,建立了“常下鄉、常在鄉”的科技服務機制,傳播健康養殖知識,打造生態文明鄉村,著力解決了新疆鄉村產業發展振興的關鍵科技問題;(五)建立了高繁綿羊新品系選育群2個,多胎種羊達到15000只,多胎羊基礎母羊存欄量為1.3余萬只,通過優秀種羊和養殖綜合配套技術的推廣與應用示范帶動養殖多胎羊21000只;(六)該成果建立了五個慧光新時代文明實踐科技志愿服務工作站,兩個慧光大學生科技志愿服務站;(七)通過項目提高了農區多胎羊產業發展供種能力,打通了羊產業養殖技術堵點卡點,提升了農區多胎羊擴量增產,促進了羊產業提質增效,同時積極吸收了各民族技術能手、基層“三長”、高校師生、鄉村科技工作者等加入到科技志愿服務隊伍中來,推動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轉化為農牧民情感認同和行為習慣。(八)該項目采取征集農牧民急需解決的技術問題,及時把握各類生產和科技需求,及時修訂培訓內容及科技服務方向,培訓以集中講座為主,結合現場會、座談會等多種形式,力求使學員在培訓中掌握一門產業實用技術,發揮技術能手、致富大戶的示范引領作用,讓更多村民學習加工技能,帶動村民就業創業,確保培訓活動取得實效。同時,建立健全科技培訓工作機制,完善工作方案,分批組織專業教師開展培訓,形成長效化工作機制,確保培訓取得實效。(九)為更好實施此項目,我們除成立強大的科技團隊作為支撐外,還與自治區科協、烏魯木齊市科協和烏魯木齊縣科協建立了良好合作聯系機制,緊緊貼近科協系統服務宗旨,及時動員組織林果合作社、農技人員等積極參與服務活動,大力宣傳,營造科技助力鄉村振興行動的良好氛圍。(十)項目促進科技志愿服務助力鄉村振興制度化、規范化、常態化,推動傳播科學知識,更好的服務基層科技科普,提升群眾科學文化素質,團結科研院校廣大科技工作者積極投身科技志愿服務行動,進一步助推科技志愿服務高質量發展,打響我公司科技志愿服務品牌。
解決的主要問題及方式方法:
項目提高了農區多胎羊產業發展供種能力,打通了羊產業養殖技術堵點卡點,提升了農區多胎羊擴量增產,促進了羊產業提質增效。
采取了以下做法:1、試驗示范; 2、共性技術和關鍵技術研究、集成;3、農業技術推廣(培(選)育新品種、良種繁育、群體改良);4、全民科學素質能力提升;5、 科學技術普及; 6、示范基地培育等工作。
開展了以下主要工作:
(一)健康養殖科學素質能力提升技能培訓方面:
1、該項目通過理論緊密聯系農業生產實際的培訓方式,滿足農牧民的實際需求,舉辦了針對廣大農牧民的基礎性知識技術培訓班;2、該項目突出重點,針對具備一定文化素質和實用技術的基層黨員干部、科技示范戶、農民技術員、致富帶頭人,舉辦較高層次的專業知識技術培訓班;3、該項目創新舉措,培訓以集中講座為主,結合現場會、座談會、線上培訓等多種形式,創建微信群課堂、QQ群課堂,在田間地頭、牛羊圈棚和利用新媒體開展技術指導和培訓。4、該項目掛牌成立了新疆慧光新時代文明實踐科技志愿者服務站和大學生科技志愿服務工作站助力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使當地農牧民可以零距離接受科技工作者的志愿服務。5、該項目培訓內容涵蓋了多胎羊飼養管理、種羊選種選配、飼草料加工、牛羊疫病防治、牛羊肉加工、機械剪毛等理論性廣、實用性強的現場技術培訓和服務指導。6、該項目培訓以理論結合實操的方式開展,專家用通俗易懂的語言給參訓學員進行了授課講解,現場解答學員在養殖方面存在的疑惑,傳授了養殖經驗,并為學員發放了漢維雙語的實用養殖技術手冊。
(二)特色農業技術推廣服務方面:該該項目結合當地實際情況和農牧民需求開展了七個方面的特色科技志愿服務:1、該項目開展了牛羊高效繁育技術示范推廣,即牛羊同期發情及人工授精的示范推廣與技術培訓,建立了科技示范戶3個,通過技術服務使牛羊繁殖率提高了10%以上。2、該項目開展了綿羊“兩年三產”繁育技術的示范,通過科技指導傳授示范先進水平的綿羊“兩年三產”繁育技術,大幅度提高了母羊產羔力。3、該項目開展了牛羊科學飼養技術示范推廣與培訓,4、該項目以現場技術指導、技術培訓、示范推廣、輻射帶動,幫助當地養殖企業、養殖工人 、養殖合作社及養殖戶掌握養殖技術,提升地方科技創新能力。5、該項目利用建立的科技志愿服務站平臺與科研院校專家技術支撐,培養了農牧民合作社科技志愿者服務技術人員135人次,先后開展科學培訓36場、科學普及報告7場,提高了志愿者實踐能力,鍛造隊伍,形成合力,為后期科技志愿者素養提升,提供了智力支持。6、該項目開展了農區肉羊規?;后w快速檢測多胎基因和應用示范;7、該項目開展了快速擴繁和推廣多胎羊、羊的提純復壯、品種培育方面創造前所未有的現代技術支撐;8、該項目開展了對農區專用品種培(選)育、良種繁育、群體改良、示范基地培育、技術培訓;9、該項目開展共性技術和關鍵技術研究、集成、試驗和示范。10、該項目通過印制宣傳掛圖、發放科普資料、指導科普圖書閱覽、講解科普知識、開展農技咨詢等方式積極開展科技科普宣傳教育。累計發放科普包3280份,科普資料2800余份,生態養殖、種植科普知識讀本3600余本。
(三)科技助力農業穩產增產促進脫貧攻堅,建設美麗鄉村
2022年3月,結合項目在烏魯木齊縣甘溝鄉天山村開展了 “志愿踐行雷鋒精神 科技助力農業穩產增產”為主題的助春耕科技志愿服務,助力農村農業全面升級、農村全面進步、農民科學素質能力全面發展,以實際行動迎接黨的二十大勝利召開。
(1)該項目由自治區科協農技中心、烏魯木齊市科協等單位領導為慧光科技志愿服務團隊進行了授旗儀式,并為天山村新疆慧光新時代文明實踐科技志愿者服務站掛牌,同時成立了大學生科技志愿服務工作站,標志著當地農牧民可以零距離接受科技工作者的志愿服務,科技志愿服務高質量助力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
(2)該項目圍繞該村鄉村振興主導產業通過科普宣傳、科普講座、科技培訓、科技推廣、試驗示范送科技下鄉,充分利用“科普大篷車”載體等形式為天山村200多戶農牧民、基層工作者開展了《杏加工產業技術及產品研制》《吊干杏高效栽培技術》、《開展品種改良工作 推動畜牧業振興》、《筑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民族團結一家親 我是行動者》等專題講座,現場互動交流、專家手把手傳授科技等形式開展了科技志愿服務活動,1是開展了各類農牧民實用技術培訓,提升農牧民群體科學素質;2是掛牌成立了新疆慧光新時代文明實踐科技志愿者服務站和大學生科技志愿服務工作站助力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標志著當地農牧民可以零距離接受科技工作者的志愿服務。3是聯合各級科協及相關單位開展“科普大篷車科技志愿服務助力鄉村振興活動;4是在天山村 “幫扶點”開展牛羊品種改良和提質增效、牛羊養殖和林果產業發展技術服務為農牧民解決技術難題,用科技支撐產業發展,為春耕生產提供強有力的科技支撐,用實際行動書寫了新時代雷鋒精神的絢爛篇章,促進了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全面發展?;顒蝇F場為當地群眾發放價值8萬元的各類農業種養殖技術圖書及科普宣傳的生活物品、科普健康包、環保袋、環保水杯等慰問品。
三、經驗效果
該項目社會效益和生態效益:(一)項目為20000多名各族農牧民群體、鄉村振興創業青年累計開展各類健康養殖脫貧攻堅科技服務活動、技術指導160余場次;輻射帶動受益群眾18000余人,穩定就業人員2330名,培養農村養殖科普帶頭人3名,培養鄉村農民科技志愿者1130名,大學生、研究生科技志愿者247名(在中國科協科技志愿服務信息平臺注冊人數),近兩年來參與品牌項目活動的累計受益群眾1380人/次;(二)項目推出科技志愿服務品牌活動2個,挖掘優秀科技志愿者5名,共創建6家新疆(烏魯木齊市)慧光新時代文明實踐科技志愿服務站、2家大學生科技志愿服務站,在自治區科協官網及烏魯木齊晚報融媒體媒體宣傳報道四次,培養出優秀科技志愿者5名(其中一名推薦為新疆首府好人,四名推薦為優秀科技志愿者);(三)通過項目積極吸收了各民族技術能手、基層“三長”、高校師生、鄉村科技工作者等加入到科技志愿服務隊伍中來,推動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轉化為農牧民情感認同和行為習慣;(四)該項目使草場退化沙化、生態環境惡化的局面得到根本改變,對草地降碳,助力雙碳目標實現,應對氣候變化和生物多樣性保護,為脫貧攻堅、農民科學素質提高、促進新時代社會主義新農村及生態文明建設,在推動建設更可持續的生態文明鄉村社區,實現美麗中國目標,為美麗鄉村建設及農村農業環境保護,維護當地生態平衡,建設天更藍山更綠水更清的美麗新疆,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命運共同體做出了突出貢獻;(五)項目在促進各民族團結進步、交往交流交融,增強各族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社會和生態效益效益顯著,經驗做法具有在全國實施推廣的重要借鑒意義。
“健康養殖能力提升科技志愿服務項目”入選中國科協2021年度科技志愿服務先進典型名單、入圍中宣部2021年度“四個100” 最佳科技志愿服務項目先進典型,獲2021中國社會影響力大獎環境保護獎。
《新疆塔里木河流域生態保護與荒漠生態修復科技示范工程》
鄯善縣幫扶-發展梭梭種植肉蓯蓉中藥材
慧光科技志愿服務團隊助力新疆生態文明與鄉村振興高質量發展
團隊助力社區共建人與自然和諧共生地球生命共同體綠色家園